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沙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沙糖

【概况】:

异名 石蜜(《唐本草》),白糖(《子母秘录》),糖霜(《日用本草》),白霜糖(《本草备要》)。

基源 为禾本科甘蔗属植物甘蔗的茎汁经精制而成的蔗糖白色结晶体。甘蔗属全世界约12种,中国约5种。

原植物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

历史 李时珍《纲目》载:“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明缪希壅《本草经疏》载:“石蜜煎甘蔗汁曝之凝如石,而体甚轻,今之白沙糖也。其味甘、其气寒,其用在脾。”所述即今之白沙糖。

余项参见“甘蔗”条。

【药性】:

性味 甘,平。

❶ 《新修本草》:“甘,寒。”
❷ 《本草从新》:“甘,温。”
❸ 《随息居饮食谱》:“甘,平。”

归经 肺、脾、肝经。

《本草衍义补遗》:“入脾。”

功效 补脾缓肝,润肺,生津。

主治 中虚脘痛,腹中紧张,肺燥咳嗽,口干燥渴。 ❶ 《新修本草》:“主心腹热胀,口干渴。”
❷ 《纲目》:“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
❸ 《中药大辞典》:“润肺,生津。治肺燥咳嗽,口干燥渴,中虚脘痛。孟诜:治目中热膜,明目。

用法用量 内服:白汤或药汁冲化,9~15g。外用:适量,调敷。

使用注意 有痰湿者不宜服。 ❶ 《纲目》:“久食则助热,损齿。”
❷ 《本草从新》:“中满者勿服。”
❸ 《本草害利》:“多食助热损齿,生长虫,发疳虫,如出斑疹,误食腻膈壅气,毒不能出,遂致气逆闷迷。沙糖与鲫鱼同食,则成疳虫,与葵子同食,生流,与笋同食,不消成,身重不能行。”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内蒙古中医》:“治慢性支气管炎:大蒜头10~12个,沙糖适量,隔水蒸煮,1日2次,连服1~3个月。”
❷ 黑龙江《食物药用手册》:“治淋巴管炎:白沙糖、马齿菜各60g,加1个鸡蛋清,共捣汁敷患处。日2次。”
❸ 黑龙江《食物药用手册》:“治慢性肾炎:白沙糖40g,生石膏20g,混合用开水炖熟,澄清,去渣,取上面清液,1次开水冲服。每日1剂,连服1周。


❹ 白糖散(《河北中医药集锦》)治烫火伤:白糖30g,梅片3g。用砂锅将白糖炒黑,成块为度,加冰片,研细末,用香油调敷患处。

单方应用 ❶ 《子母秘录》:“治腹紧(一作腹中紧张):白糖适量,以酒750ml,煮酒服。”
❷ 《随息居饮食谱》:“治中虚脘痛,食鱼蟹不舒、啖蒜、韭口臭:糖霜点汤饮。”
❸ 《随息居饮食谱》:“解盐卤毒:糖霜多饮。”
❹ 黑龙江《食物药用手册》:“治下肢静脉曲张溃疡:洗净疮面,用白沙糖铺满疮面,然后用胶布作叠互状贴紧。3~5日换药1次。”

【医药家论述】:

❶ 缪希雍《本草经疏》:“石蜜其味甘,其气寒,其用在脾,故主心腹热胀。其寒能除热生津液,故止口干渴及咳嗽生痰也。多食亦能害脾,以其味大甘耳。”
❷ 朱震亨:“石蜜甘毒入脾,食多则害必生于脾。西北地高多燥,得之有益:东北地下多湿,得之未有不病者。

亦兼气之厚薄不同耳。”
❸ 黄宫绣:“白沙糖因晒浮而结成,体轻味甘色白,久食反有热壅上膈之虞。书言能以清热,似非谈。试以口干之令食此,其燥亦甚,口冷食之,其冷即除,且致转为燥渴之痰。

于此,可观大概矣。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