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杨树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杨树皮

【名称出处】:《唐本草》

【概况】:

异名 大叶杨(《植物名实录图考》),响杨、白杨、山小叶杨(《长白山植物药志》)。

基源 为杨柳科杨属植物山杨的树皮。

原植物 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

形态 乔木,高达25m,胸径约60cm,树冠圆形;树皮光滑,灰绿色,老树基部黑色粗糙。小枝光滑,萌枝被柔毛。

芽卵形,无毛,微有粘质。

叶互生,叶片三角状卵圆形或近圆形,长宽近等,长3~6cm,先端钝尖、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密波状浅齿。花序轴有疏毛或密毛;苞片棕褐色,掌状条裂,边缘密生长毛;雄花序长5~9cm,雄蕊5~12,花药紫红色;雌花序长4~7cm,子房圆锥形,柱头2深裂,带红色。

果序长达12cm;蒴果卵状圆锥形,长约5mm,有短柄,2瓣裂。花期3~4月,果期4~5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351页.图702)

生境与分布 多生于山坡、山脊和沟谷地带,常形成小面积纯林或与其它树种形成混交林。分布较广,华北、西北至中南、西南高山地区及黑龙江、吉林均有分布。

。【化学】:

含水杨甙、水杨基白杨甙、水杨基特里杨次甙、白杨甙、特里杨甙和柳匍匐甙。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

【药性】:

性味 苦,寒。

❶ 《新修本草》:“苦。”
❷ 《日华子本草》:“酸,冷。”
❸ 《纲目》:“苦、寒。”
❹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辛,平。”
❺ 《陕西中药名录》:“涩、微苦,寒。”

功效 祛风,清热,行瘀,利湿,杀虫。

主治 感冒发热,肺热咳嗽,牙痛,口疮,风痹,脚气,扑损瘀血,妊娠下痢,小便淋漓,秃疮,疥癣,蛔虫症。 ❶ 《新修本草》:“主久风脚气肿,四肢缓弱不随,毒气游易在皮肤中,痰癖等。”
❷ 《本草拾遗》:“去风痹宿血,折伤,血沥在骨间,痛不可忍,及皮肤风瘙肿。”
❸ 《日华子本草》:“治扑损瘀血,并须酒服,煎膏可续筋骨。”
❹ 《纲目》:“煎浆水入盐含漱,治口疮。”
❺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驱蛔虫。治腹痛及肺热咳嗽。”
❻ 《中药大辞典》:“祛风,行瘀,消痰。治风痹,脚气,扑损瘀血,妊娠下痢,牙痛,口疮。”
❼ 《全国中草药汇编》:“凉血解毒,清热止咳,驱虫。治高血压,肺热咳嗽,蛔虫病,小便淋漓。外用治秃疮疥癣。


❽ 《长白山植物药志》:“清热解毒,行瘀,利水,消痰。治感冒发热,风湿热,疟疾,结核发烧,消化不良,腹泻,痔出血。

外用治蛇咬伤。嫩皮可治疗肾病,膀胱炎和尿滞留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9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浸洗。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集简方》:“治妇人白崩:白杨树皮250g,牡丹皮125g,升麻、牡蛎(煅)各30g。同研为末,每服30g,用酒煮服。”
❷ 《外台秘要》:“治项下瘿气:白杨树皮300g,加于秫米中蒸熟,如常法酿成酒,每日服50ml,日2服。”

单方应用 ❶ 《千金要方》:“治妊娠下痢:白杨树皮500g,细切,水煎后分3次服。”
❷ 《梅师集验方》:“治牙痛:白杨树皮,醋煎含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