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屈菜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屈菜根 【名称出处】:《陕西中草药》 【概况】: 基源 为罂粟科白屈菜属植物白屈菜的根。 原植物 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又名假黄连(《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断肠草(东北、河北),见肿消、小人血草、观音草(陕西)。 余项参见“白屈菜”条。。【生药】: 采集 夏季采挖,阴干。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含生物碱。有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血根碱(Sanguinarine)、高白屈菜碱(Homochelidonine)[1]、dl-四氢黄连碱(dl-Stylopine)、白屈菜碱(Chelidonine)、6-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6-Methoxydihydrochelerythrine)、6-甲氧基二氢血根碱(6-Methoxydihydrosanguinarine)、二氢血根碱(Dihydrosanguinarine)、8-氧黄连碱(8-Oxocoptisine)、1-氢化小檗碱(1-Canadine),原阿片碱(Protopine),别隐品碱(Ailocryptopine)和黄连碱氯仿(Coptisine-chloroform)[2]。 参考文献 [1] CA 1984;100:65072c [2] 中草药 1989;20(4):146 【药理】: 本品所含的白屈菜红碱(5或10mg/kg)、血根碱(5或10mg/kg)、白屈菜红碱与血根碱二者(7 3)混合物(简称QBF)(10mg/kg)给雄性大鼠ig或sc,均能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关节肿胀。 其中血根碱作用最强。血根碱可抑制离体豚鼠心脏的钠钾ATP酶。血根碱与白屈菜红碱均可抑制大鼠肝脏L-丙氨酸和L门冬氨酸氨基转化酶。QBF或白屈菜红碱体外实验(平板法)对埃希氏杆菌等革兰阴性菌无抑制作用,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1]。 根中分离的白屈菜红碱与血根碱的混合物对毛发癣菌株,伏小孢子菌等真菌有抗菌活性[2]。 毒性 Litchfield-Wilcoxon法测得雄性小鼠iv白屈菜红碱的LD50为14.3~23.1mg/kg,血根碱13.7~18.4mg/kg,QBF8.6~14.8mg/kg。 雌性小鼠sc白屈菜红碱,血根碱,QBF的LD50分别为78~114.5,85.0~122.4,67.2~100.0mg/kg。雌性小鼠ig QBF 10d/(kg·d))对其生长及脏器功能无明显影响[1]。 参考文献 [1] Planta Med 1981;43(2):161 [2] Fitoterapia 1984;55(5):291。【药性】: 性味 苦、涩,温。 ❶ 《陕西中草药》:“苦、涩,温。” 功效 祛瘀,通经,止痛。 主治 劳伤瘀血,月经不调,痛经,消化性溃疡。 ❶ 《陕西中草药》:“破瘀消肿,止血止痛。治劳伤瘀血,月经不调,痛经,消化性溃疡病,蛇咬伤。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陕西中草药》:“治劳伤:白屈菜根3g,嚼服,冷开水送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