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癞虾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癞虾蟆 【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概况】: 异名 白草薢、白姜、白薯(《中药大辞典》),黄生姜、萆薢(江西),金线吊蛤蟆(安徽),粉草薢(浙江)。 基源 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纤细薯蓣的干燥根状茎。 原植物 纤细薯蓣Dioscorea gracillima Miq. 历史 癞虾蟆之名最早出于《植物名实图考》谓:“癞虾蟆产南康庐山,赭根细须,大如指,青茎蔓生。近根(根状茎)4叶对生,根似玉簪花叶而小……细如粟米成穗,开5瓣(花被碟形,顶端6裂)小黄花。 ”根据形态描述,分布附图,应是本种。 形态 缠绕草质藤本。根状茎横生,竹节状,形状不规则,表面有细丝状须根。单叶互生,有时在基部3~4片轮生,叶片卵状心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微波状,有时边缘明显的啮蚀状,干后不变黑,背面常具有白粉;叶柄与叶片近于等长。雄花序穗状,单生于叶腋,通常作不规则分枝;雄花无梗,单生,很少2~3朵簇生,著生于花序的基部;苞片卵形,薄膜质;花被碟形,顶端6裂,裂片长圆形,花开时平展;发育雄蕊3,药隔宽约为花药的1/2,不育雄蕊3,棍棒状,二者互生,著生于花托的边缘。 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蒴果三棱形,顶端截形,大小不一,一般长1.8~2.8cm,宽1~1.3cm,种子每室2枚,著生于中轴中部,四周有薄膜状翅。花期5~8月,果期6~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558页.图794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00~2200m的山坡疏林下,较荫湿的山谷或河谷地带生长较多。 分布于中国安徽南部、浙江、福建北部、江西、湖北西南部、湖南东部。日本也有分布。。【生药】: 采集 全年可挖根状茎,除去须根,切成薄片,或斩厚片,晒干。 鉴别 根状茎不规则圆柱形,常扭曲,多短分枝和结节,直径1~2cm;表面暗黄棕色,上侧常有微凸起的茎痕,四周有众多细小的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尚平坦,粉白色。 气微,味苦。 。【化学】:根状茎含纤细薯蓣皂甙(Gracillin)、薯蓣皂甙(Dioscin)、原纤细薯蓣皂甙(Protogracillin)和原薯蓣皂甙(Protodioscin),水解后得薯蓣皂甙元1.03%~2.39%。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519 【药性】: 性味 苦,平。 功效 利湿浊,祛风湿。 主治 浙江遂昌地区民间用根状茎捣烂,敷治淋巴结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