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痛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痛经 妇科病证名。 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或痛及腰骶,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的病证。也称经行腹痛。严重的痛经可伴有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出现昏厥。 本病以月经初潮后2~3年年轻妇女为多见。 关于痛经的病因,古代医家认为与七情、六淫、内损等有关,大致分以下六种: ❸ 湿热阻滞,经期或经后胞脉正虚,热邪或湿热之邪内侵,稽留冲任,蕴结之湿热与血相结,或热邪燥涩阴血,故尔滞涩作痛。 本病的临床特征是以小腹部疼痛为主证,并每随月经周期发作,一般疼痛多发于经期前1~2天或行经第1天,剧烈疼痛常历时30分钟至2小时,继而为阵发性中等度疼痛,约12~24小时渐渐消失,偶有延至2~3天或经净后始发痛的。疼痛有轻有重,多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隐痛不适,剧烈疼痛可波及全腹或腰骶部或股内前侧,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冷,恶心,呕吐,甚至昏厥,虚脱,但疼痛一般常能自行缓解或于经净后消失。 气滞血瘀:症见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拒按,经量少而行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或舌质紫黯而有瘀点,脉或弦或滑。治宜理气化瘀止痛,方选膈下逐瘀汤、八物汤、痛经散。寒湿凝滞: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痛减,或经色黯红而有瘀块,或经血如黑豆汁,畏寒,手足欠温,苔白润或腻,脉弦或紧或滑。 治宜散寒除湿,温经止痛,方选少腹逐瘀汤、温经汤、当归四逆汤、脱花煎。 湿热瘀结:症见经前少腹胀痛拒按,或伴腰骶部胀痛,或小腹有灼热感,或有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有热烫感,或有月经失调,或有带下黄稠,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或滑数。治宜清热除湿,祛瘀止痛,方用清热调血汤、银甲丸、芍药汤。气血虚弱:症见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经后小腹隐隐作痛,或神疲乏力,或纳少便溏,面色苍白或萎黄不华,舌质淡,脉细或乏力。治宜益气补血,调经止痛,方选圣愈汤、十全大补汤。肝肾亏损:症见月经量少色淡,经后小腹疼痛,伴腰骶酸痛,或头晕耳鸣,或健忘失眠,或颧红潮热,舌淡红,脉沉或细。治宜补养肝肾,调经止痛,方用调肝汤、益肾调经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