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生思感思取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生思感思取思 简称“三思”或“三格”,中国古代文艺创作心理学术语。 它描述了艺术构思三种不同的境况。语见唐代王昌龄的《诗格》:“诗有三格:一曰生思,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二曰感思,寻味前言,吟讽古制,感而生思。 三曰取思,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 ”这里的“思”,主要是指艺术构思,又兼有主体心思或思维的含意。所谓“生思”,指艺术构思的启动或主体情思的生发。 王昌龄认为,它们难以力强而至,任意为之,必须通过艺术想象的腾跃,由外物的偶然刺激而激活心中的表象,心与境通,形成意象。这是一种苦思不得,偶然得之的境况。 所谓“感思”,指创造主体或有感于物,或触景生情,感而生思。 这是一种由外物与内心感应,生发情思,启动构思的情境。所谓“取思”,指创造主体在“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的基础上,引发心思,进入心思与物象神会、心思与外境互渗的主客化一、心物交融的构思境界。这是一种较为自觉的构思方法和较为自由的思维状态,它标志著主观心思与客观物象的彼此沟通、相互契合,孕育了文章或作品的雏形。 生思、感思、取思对构思的生成、思维的展开,作了生动的描述,强调的关键是有感于物,心入于境,从而达到心物相感,心物合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