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布局
各种类型的生产力在不同地区、不同经济部门的分布和配置,属于诸种生产力的空间组合方式。 生产力布局具有层次性: ❶ 社会生产力的总体布局,这是宏观层次的布局; ❷ 生产部门布局和地区生产力布局,这是中观层次的布局; ❸ 企业生产力布局,这是微观层次的布局。生产力布局是影响生产力系统效率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的实质是选择生产力系统诸因素的空间最佳组合。 决定生产力布局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❶ 自然条件,包括自然资源(动力资源、矿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地形与地理位置等; ❷ 人口因素,主要指人口的数量、质量和密度; ❸ 技术因素,指科学技术总水平、物质技术装备和劳动者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 ❹ 经济因素,指经济开拓的历史特点,已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已经形成的经济结构,资金来源和规模,成本费用,市场和原材料供给体系,国际贸易和分工等; ❺ 社会政治因素,包括国际国内政治状况、民族关系、国家的经济政策、对环境污染的考虑等等。 这些因素对生产力布局的作用是很复杂的,而且诸因素不是单独地对生产力布局起作用,而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下,在相互交错的关系中综合地影响布局的。生产力布局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有其内在的必然性。由于社会生产方式的不同,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上,生产力布局的一般规律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条件下,才能有更加合理的生产力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