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珍珠麒麟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珍珠麒麟菜 【名称出处】:《中国经济海藻志》 【概况】: 异名 麒麟菜(《硫球国志略》、《纲目拾遗》)。 基源 为红翎菜科麒麟菜属植物珍珠麒麟菜的全藻体。 原植物 珍珠麒麟菜Eucheuma okamurai Yamada,又名珍珠菜(海南)。 历史 《纲目拾遗》:“麒麟菜,出海滨石上,亦如琼枝菜之类,琼州府海滨亦产。周海山煌琉璃国志载:鸡脚菜、麒麟菜皆生海边沙地上,又名鹿角菜,今人蔬食中多用之,煮食亦酥脆,又可煮化为膏,切片食。”经《中国经济海藻志》考证,认为,古代文献上的麒麟菜为本品。本品与凤尾菜胶混合成的胶浆,可代替阿拉伯胶与西黄蓍胶作乳化剂。 形态 藻体黄绿至紫红色,腹面暗红,平卧于生长基质上,分枝彼此重迭,缠结成径10~20cm以上的大团块。分枝为圆柱形或稍扁压,宽5~10mm,二叉式或偶有三叉式或四叉式分枝;表面具有密生的乳头状或圆锥状突起,在较老的枝上,乳头状突起较低,或不明显,在腹面突起较少,而表面突起较多,有时在表面可以看到纵纹。藻体腹面具有为数相当多的固著器,有的在较长的小枝顶端具有一圆盘状固著器附著于其他分枝,使藻体愈合成一大团块。 本种的外形变异很大,突起的形状、高低,往往和生长阶段有关。内部结构:皮层约2~3层,为个体较小的细胞所组成,Y形排列;髓部很厚,为很多个体大小均匀的、较大的薄壁细胞组成;在胞间散布著数量很多的、在纵切面亦不延长的、比薄壁细胞小数倍的小细胞。(图见《中国经济海藻志》.图版Ⅸ·72) 生境与分布 生于大干潮线下1~2m处的碎珊瑚上,很少生在大干潮线附近。 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海南等地。日本琉球群岛也有,本种为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热带性海藻。。【药性】: 性味 《纲目拾遗》:“咸,平。” 主治 《纲目拾遗》:“消痰。能化一切痰结,痞积,痔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