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珍珠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珍珠菜 【名称出处】:《南京民间药草》 【概况】: 异名 矮桃、扯根菜(《植物名实图考》),狗尾巴草、狼尾草(江苏),白花药、伸筋散(云南)。 基源 为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珍珠菜的根或全草。珍珠菜属全世界约180种:中国有120种,其中约38种药用。 原植物 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 Duby,又名虎尾珍珠菜(《中药大辞典》),阉鸡尾(云南)。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中“扯根菜”条云:“生田野中,苗高一尺许,茎赤红色,叶似小桃红叶,微窄小,色颇绿,又似小柳叶,亦短而厚窄,其叶周围攒茎而生,开碎瓣小白花,……此草湖南坡陇上多有之,俗名矮桃,以其叶似桃叶,高不过二三尺故名。 ” 形态 多年生草本,多少被黄褐色卷毛。有横走根茎,地上茎直立,高40~100cm。 叶互生,卵状椭圆形或宽披针形,长6~15cm,宽2~5cm,顶端渐尖,基部渐狭,两面散生黄色柔毛,有黑色粒状腺点。总状花序顶生,初时花密集,后渐伸长,果期时可达20~40cm;花梗长4~6mm,花萼裂片宽披针形,分裂近达基部,边缘膜质,花冠白色,长5~8mm,裂片倒卵形,顶端钝或稍凹,雄蕊稍短于花冠,被腺毛。 蒴果球形。 花期5~7月,果期7~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9卷.第1分册.105页.图版27∶1-5) 生境与分布 生于路旁及荒山草坡中。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及长江以南各地。 朝鲜、日本也有。。【生药】: 采集 秋季采收根或全草,晒干或鲜用。 【化学】: 全株含紫云英甙(Astragal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山柰酚-3-O芸香糖甙(Kaempferol-3-O-rutinoside)、山柰酚-3-O-2,6-二-O-鼠李葡萄糖甙(Kaempferol-3-O-2,6-di-O-rhamnopyranosylgluco-pyranoside)[1]。 根含皂甙类约2.8%,水解得到报春花皂甙元A(Primulagenin A)约16%,山茶子皂甙元A(Dihydropriuerogenin A;Camelliagenin A)约2%[2]。种子含脂肪油32%~34%[3]。 参考文献 [1] CA 1987;106:38302v [2]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810 [3]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65。【药理】: 抗肿瘤作用 珍珠菜黄酮甙500mg/kg ip,每日1次,连续6d,对L615小鼠白血病有明显抑制作用,生命延长率为260.7%,1/2小鼠存活30d以上[1]。本品对小鼠与大鼠的多种移植性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淋巴肉瘤Ⅰ号腹水型转实体、小鼠肉瘤180、小鼠宫颈癌、肝癌腹水型转实体及艾氏腹水癌转实体、小鼠网细胞肉瘤腹水型的抑制作用较明显[2]。 参考文献 [1] 新医学 1981;12(6):293 [2] 新医学 1977;8(3):112 【药性】: 性味 辛、涩,平。 ❶ 《陕西中草药》:“酸、涩,凉。” 功效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解毒散瘀。 主治 月经不调,白带,小儿疳积,风湿痹痛,水肿,痢疾,跌打损伤,喉痛,痈疖,蛇咬伤。 ❶ 《植物名实图考》:“散血。”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浙江药用植物志》:“治小儿疳积:珍珠菜果实9g,山楂根6g。水煎服。” 每服药酒15~30g。” 如腹胀显著者,加芫花全草;皮肤肿者,加葫芦瓢、泥鳅、小麦馒头干、大蒜子适量。服药后稍有头昏,但不须停药。” ” 单方应用 ❶ 《浙江药用植物志》:“治乳腺炎:珍珠菜根60g,白酒500ml,浸3天,外搽患处,每天2次,禁内服。” 食疗 ❶ 《江西草药》:“治小儿疳积:珍珠菜根18g,鸡蛋1个,水煮,服汤食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