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猫眼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猫眼草 【名称出处】:《河北中草药手册》 【概况】: 异名 猫儿眼(东北、华北),打碗花、打盆打碗(河北)。 基源 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猫眼草的全草。 原植物 猫眼草Euphorbia lunulata Bunge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无毛,有白色乳汁。数茎丛生于根颈,基部坚硬。单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叶片线形,长2.5~5cm,宽2~4mm,主脉1,两端急尖至渐尖。 总花序呈伞状,顶生,通常具伞梗5~6,每伞梗再2~3分叉;序托叶呈扇状,半圆形至三角状肾形;杯状花序的总苞杯状,无毛,顶端4~5裂,裂片三角形,内弯,裂片间有4个腺体,腺体呈新月形,两端各有1短角;总苞内有多数雄花及1雌花;花柱3,分离,顶端2浅裂。蒴果略呈扁球形,无毛。 种子卵圆形,褐色,光滑,无网纹或斑点。花期4~5月,果期6~7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图2974)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荒野、田边及河岸向阳处。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 。【化学】:茎叶含黄酮甙、甾醇、挥发油、酚性物质,有机酸、氨基酸、蜡质。 地上部分分得猫眼草素Ⅰ-Ⅵ。种子含猫眼草素V及Ⅵ。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18 。【药理】:❶ 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本品地上部分提出的黄酮甙1.5g/只ip对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有镇咳作用,小鼠酚红法实验表现出明显的祛痰作用,但对组织胺引起的豚鼠哮喘无明显作用[1]。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通讯 1992;(6)∶23 [2] 中国防痨杂志 1964;5(3)∶481 【药性】: 性味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凉。有毒。” 功效 利尿消肿,拔毒止痒,祛痰,镇咳,平喘。 主治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疟疾,颈淋巴结结核,疮癣搔痒。” 用法用量 内服:3~10g。外用:适量,熬膏外敷或研粉用香油调敷患处。用此药外敷能拔出疮内脓水,待疮口干净后,即可停敷,改用生肌长肉药。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颈淋巴结结核:猫眼草9g,鸡蛋3只。水煎猫眼草,再将鸡蛋打入煮熟,单吃鸡蛋,7天吃1次,连吃7~10次,适用于未溃破的淋巴结结核。如已破成瘘管,则用猫眼草熬成膏,外敷患处。” 10天为~疗程,疗程之间停药7~10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