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狗舌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狗舌草 【名称出处】:《唐本草》 【概况】: 异名 拘舌头草、白火丹草、铜交杯、糯米青、铜盘一支香(《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基源 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狗舌草的全草。 原植物 狗舌草Senecio kirilowii Turcz.ex DC.〔Tephroseris kirilowii(Turcz.ex DC.)Holub〕 历史 狗舌草载于《唐本草》:“狗舌草生渠堑湿地,丛生,叶似车前而无纹理,抽茎开花,黄白色,四五月采茎暴干。”据描述及附图与本品原植物相近。 形态 多年生草本,有短根茎,全株多少有白棉毛。 茎直立,高20~70cm。 基部叶丛生或莲座状,有短柄,叶片椭圆形或近匙形,长5~ 10cm,宽1.5~2.5cm,顶端钝,基部常下延,边缘具不规则浅齿或近全缘,两面被蛛丝状毛,背面更密;茎叶少数,无柄,叶片线状披针形至线形,基部抱茎,稍下延。头状花序3~11个组成伞房或假伞形花序;总苞筒状,总苞片1层,线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背面被蛛丝状毛,边缘膜质;缘花舌状,雌性,舌片长圆形,黄色,中央花管状,两性,顶端5齿裂。瘦果圆柱形,有纵肋,密被毛;冠毛白色。花果期4~6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561页.图6536)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沟塘边、路边湿地。分布于中国华北、西北、华东和西南。 。【药理】: 本品3g/ml体外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424 【药性】: 性味 ❶ 《唐本草》:“苦,寒。有小毒。” 功效 清热,利水,杀虫。 主治 肺脓疡,肾炎水肿,疖肿,疥疮。 ❶ 《唐本草》:“主疥、瘙疮,杀小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研末撒或捣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肺脓疡:狗舌草、金锦香各15g,加烧酒250ml,密闭,隔水炖服,每天1剂,痊愈为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