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牛尾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牛尾泡 【名称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概况】: 异名 山泡刺藤、黄泡叶(《四川常用中草药》)。 基源 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宜昌悬钩子的叶和根。 原植物 宜昌悬钩子Rubus ichangensis Hemsl.et Ktze.(Rubus papyrus Lévl.),又名红五泡(四川),黄藨子(《拉汉种子植物名称》),黄泡子(《中药大辞典》)。 形态 落叶或半常绿攀援灌木,高达3m;枝圆形,浅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幼时具腺毛,逐渐脱落,疏生短小微弯皮刺。单叶互生,叶片近革质,卵状披针形,长8~15cm,宽3~6cm,顶端渐尖,基部深心形.两面均无毛,下面沿中脉疏生小皮刺,边缘浅波状或基部有小裂片,有稀疏具短尖头的小锯齿;叶柄长2~4cm,无毛,常疏生腺毛和短小皮刺。 顶生圆锥花序狭窄,长达25cm,腋生花序有时形似总状;总花梗、花梗和花萼有稀疏柔毛和腺毛,有时具小皮刺;花梗长3~6mm;花直径6~8mm;萼片5,卵形,顶端急尖或短渐尖,里面密被白色短柔毛;花瓣5,直立,椭圆形,白色,几与萼片等长;雄蕊多数,花丝稍宽扁;雄蕊12~30,无毛。果实近球形,直径6~8mm,红色,无毛。 花期7~8月,果期10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达2500m的山坡、山谷疏密林或灌丛中。分布于中国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生药】: 采集 叶夏、秋季采收;根全年可采。 除去杂质,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 酸、涩,平。 功效 收敛,止血,散瘀,解毒。 主治 根:治痔疮出血;叶:治黄水疮,湿热疮毒。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根:止痛,利尿,杀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外用:研末撒。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四川常用中草药》:“治吐血,痔疮出血,黄水疮,湿热疮毒:牛尾泡叶9~15g,水煎服;亦可研末外撒。”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