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熊伯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熊伯龙 【生卒】:1616—1669 【介绍】: 中国古代无神论者。 字次侯,号塞斋,晚年别号锺陵。湖北汉阳人。曾任国史院编修、内翰林秘书院侍读、祭酒、内阁学士等职。他熟习西方天文算学,对宗教迷信曾进行过批判。 熊伯龙继承了王充、范缜的唯物主义形神论,肯定人的精神对于形体的依赖性:“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刃,未闻刃没而利尚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无何集》卷十三)他还以粟米与口袋的关系加以说明:人的精神藏在形体里面,就象粟米装在口袋里面一样,人死了,形体也就腐朽了,精神随著消失,就象口袋坏了,粟米就会随著抛散一样。 (同上书,卷三)他详尽分析了人们迷信鬼神的心理根源:一是畏死心理;“人之所以畏神者,以畏死耳。涉江,险事也,则谓江涛有神;痘疹,危疾也,则谓痘疹有神。 畏死之心迫,而后神明之说兴。 ”(同上)一是疑鬼幻觉,“鬼者,疑心所生也。心怯胆寒,闻鸟兽声,见树木影,皆谓是鬼。夜行迷路,则谓鬼设帐。 草木皆兵,疑团未破耳。”(同上)他肯定梦不是鬼神在作祟,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人们“思念存想之所致”。“男子不梦生产,妇人不梦弓马,吴人不梦楚事,小儿不梦寿庆,士不梦负 成事,唐玄宗好祈坛,梦玄元皇帝;宋子业耽淫戏,梦女子相骂;谢眺梦中得句,李白梦笔生花:皆忧乐存心之所致也。 ”(同上书,卷之八) 熊伯龙的著作有《谷诒堂全集》和《无何集》。《无何集》是一部著名的无神论专著。他的心理学思想主要反映在这部专著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