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焉 疑问代词 一、用来问人。 义即“谁”。作宾语。 ❶ 庄公病,将死,谓季子曰:“寡人即不起此病,吾将焉致乎鲁国?”季子曰:“般也存,君何忧焉?”(《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病:患重病。 不起此病:因此病而死去。 焉致乎鲁国:把鲁国〔的政权〕交给谁。 (《谷梁传·定公元年》)——乎:用在动词和宾语间的助词。 陵迟:衰落。文武:周文王、周武王。焉归:归附谁? 二、询问事物。作谓语或宾语。 义即“什么”。 别:大国攻伐小国。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集·归去来辞》)——句义:回去吧,〔我〕将停止一切交往。世事与我相违逆,将独自出游啊还求取什么?驾言,出游,语本《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言,语缀。 三、询问处所。 义即“哪里”、“何处”。“焉”的处所义虚化,可问程度,义即“什么程度”。 (一)作宾语。 ❷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战国策·魏策一》)——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和田猎的官。 期猎:约好去打猎。一会期:按时赴约。 (二)作状语。 焉置土石:往哪里堆放土石?❷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杜工部集·戏题王宰画山水土》)——焉得:哪里可以获得。 四、用于助动词“得”、“敢”、“可”、“能”、“足”前,表示反诘。 义即“怎”、“哪里”。 ❺ 且夫齐楚之事又焉足道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代词 指代前文出现的人或事物。 作宾语。义即“他”、“它”。 (《论语·阳货》)——句义:诚信别人就任用他。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恶焉:厌恶他。 兼词 用于句末,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是”、“之”等的作用。义即“在这里”、“向他们”、“比这个”等。 ❸ 今宋人弑其君,罪莫大焉。(《国语·晋语五》)——句义:而今宋人杀了他们的国君,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助词 一、用作语气助词,在叙述句末,义即“了”;在疑问句末,义即“呢”;在测度句末,义即“吧”。 ❶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句义: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等二十五年后改嫁,那就进棺材了。 ❸ 玉之言盖有讽焉。(《栾城集·黄州快哉亭记》)——句义:宋玉的话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吧。 二、用于句中,表示提顿。 善焉:使它完善。导而上下:引导他或上或下。 (《柳河东集·贞符》) 三、用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❶ 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隐公六年》)——晋郑焉依:依靠晋国、郑国。 ❷ 《郑书》有之曰:“安定国家,必大焉先。”(《左传·襄公三十年》)——大焉先:先大,先安定大族。 先,动词。 语缀 用于副词、形容词末,表示某种情态。 ❶ 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谆谆焉:絮絮叨叨地。 ❷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史记·伯夷列传》)——忽焉:一下子,很快。没:殁,逝世。 (《东田文集·中山狼传》)——句义:慢慢地把狼装入袋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