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骨朵
“骨朵”亦作“骨都”,原指圆形突起之物。 《宋景文公笔记》:“关中谓腹大者为‘胍 ’(上孤下都)。俗因谓杖头大者亦曰胍 ,后讹为骨朵。”《村乐堂》杂剧第二折:“开了牢门,则怕磕你一个骨都。”此指疙瘩。 又一说法,“骨朵”即骨头,原指长柄瓜槌形的仪卫兵器,因其形似骨头,故名。《云麓漫钞》卷二:“军额有御龙骨朵子直。……‘挝’字古作‘ ’,尝饰以骨,故曰‘骨 ’,后世吏文略去草,而只书‘朵’。”《水浒传》第十三回:“向这演武厅后去了枪尖,各用毡片包了,缚成骨朵。”参见第十二回潘金莲道:“好亲亲,奴一身都骨朵肉儿都属了你,随要甚么,奴无有不依随的。”此处“烧骨朵”,似指烧肉骨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