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点地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点地梅 【名称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概况】: 异名 噶地慕布(西藏)。 基源 为报春花科点地梅属植物景天点地梅的全草。点地梅属全世界约100种;中国约60种,其中约7种药用。 原植物 景天点地梅Androsace bulleyana G.Forr.(A.aizoon Duby var.coccinea Franch.),又名大红花点地梅(《中药大辞典》),红花点地梅(《新华本草纲要》)。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叶丛单生,呈莲花状,直径5~10cm,叶片匙形,近等长,长2~5cm,顶端近圆形,宽4~8mm,具骤尖头,质地厚,两面无毛,具软骨质边缘及齿状缘毛。 花葶1至数枚,高10~28cm,被纤毛,伞形花序多花,苞片阔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6~9mm,花梗不等长,始花期通常稍长于苞片,后渐伸长,至果期可长达2.8cm,密被柔毛。花萼钟状,裂片卵状长圆形,先端钝,边缘具较长的缘毛。花冠紫红色,喉部色较深,直径8~10mm,多少肉质、筒部稍短于花萼。蒴果矩圆形,6~10裂,紫红色。 花期6~7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9卷.第1分册.199页.图版53∶1-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800~3200m的山坡、草地、砾石阶地。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生药】: 采集 6~7月采收全草。 【药理】: 本品的稀乙醇渗滤液经正丁醇萃取后,其0.02%的浓度即能直接杀死人的精子。 参考文献 中草药 1989;20(11):24 【药性】: 性味 《西藏常用中草药》:“苦,寒。” 功效 利水。 主治 《西藏常用中草药》:“热性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西藏常用中草药》:“治热性水肿:点地梅3~9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