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炙甘草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炙甘草汤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复脉汤(原书)、甘草汤(《普济方》卷二十七)。 【组成】: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去皮)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升(去心) 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擘) 【用法】: 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功用】: 《医方集解》:补气血而复脉通心。 【主治】: 气阴两虚,心悸,脉结代;肺痿,心中温温液液者。 现常用于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病证。 ❶ 《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❶ 《医方考》:心动悸者,动而不自安也,亦由真气内虚所致。 补虚可以去弱,故用人参、甘草、大枣;温可以生阳,故用生姜、桂枝;润可以滋阴,故用阿胶、麻仁;而生地、麦冬者,又所以清心而宁悸也。 ❺ 《成方便读》:方中生地、阿胶、麦冬补心之阴;人参、甘草益心之阳;桂枝、生姜、清酒以散外来寒邪;麻仁、大枣以润内腑之枯槁。 。【临证举例】: ❶ 心悸 《经方实验录》:律师姚建尝来请诊,眠食无恙,按其脉结代,约十余至一停,或二三十至一停不等,又以事繁,心常跳跃不宁。 服炙甘草汤十余剂而愈。 证属营血亏滞,心无所养。与炙甘草汤21剂后病势渐缓,心悸平,食欲大振。 ❸ 病毒性心肌炎 《江苏中医杂志》(1984;1∶25):用炙甘草汤随证加味,邪盛加黄芩、蒲公英、大青叶;阴虚重者加龟板、黄精;心神不宁加炒枣仁、珍珠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4~64岁(5~15岁占73.7%)。 治疗结果:痊愈30例,有效4例,无效2例(系Ⅲ°房性传导阻滞)。总有效率为89.5%。 ❹ 室性早搏 《广西中医药》(1984∶4,27):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室性早搏40例,取得较好疗效。其中各类器质性心脏病10例,心肌炎后遗症5例,原因不明者25例。 临床表现为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气短,头晕及脉结代等症为主。经服本方加减20~80剂,早搏消失31例,早搏减少7例,无效2例。 抗心肌缺血缺氧及心律失常作用 《全国第一届心血管药理学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炙甘草汤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的实验性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使心电图ST段抬高发生率减少,不出现T波振幅增高及心律失常现象,提示本方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的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保护作用。 炙甘草汤还能提高小白鼠心室肌3H-TDR的掺入率,延长小白鼠减压缺氧窒息死亡时间,当对照组仅有5.9%存活时,给以炙甘草汤者存活率达76.5%。此外,本方在体外尚能抑制心脏功能,能使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减弱,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备考】:❶ 《千金翼》本方用法:上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分六服,日三夜三。若脉未复,隔日又服一剂,力弱者三日一剂,乃至五剂十剂。以脉复为度,宜取汗。 ❷ 方中麻仁,《伤寒来苏集》作“枣仁”。《血证论》作“芝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