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灸疗作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灸疗作用 针灸术语。 ❶ 温经散寒。由于灸火的热力能深透肌层,温经行气。气行则血行,且灸必用艾,艾的性能是生温熟热,有通诸经,逐寒湿的特点,两者相合更能加强其温经气、散寒邪的作用。 《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无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觅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灵枢·剌节真邪》:“脉中之血,凝而留之,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陷下则灸之,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 人体以阳气为生化之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阳气衰则阴气盛,阴盛则表现为寒,为厥,甚则欲脱。 遇此症状,可用艾灸的方法来温补虚脱阳气。《伤寒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逆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皆说明凡因寒邪直中,吐利而致阳气下陷或外脱的危症,急当用灸。《扁鹊心书》:“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如伤寒、疽疮、中风……等症,若灸迟,真气已脱,虽灸已去无用矣,若能早灸,自然阳气不绝,性命坚牢。”这不仅说明灸法有振复元阳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不失时机,施灸贵在及时。 ❸ 通运气血。《灵枢·官能》:“上气不足,推而扬之。下气不足,积而从之。”说明灸法对气血的运行,有使其推而上之,引而下之的作用。 历代医家和广大群众均很重视艾灸的这一作用。《备急千金要方》:“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扁鹊心书》载用直接灸法,常灸关元、气海、命门等穴,可保长寿。灸法之所能够保健强身,是由于灸能扶阳培气,使身体强壮而不易发生疾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