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濂溪书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濂溪书院 在湖南邵阳。 宋治平四年(1067)周敦颐(号濂溪)以永州通判摄邵州事,迁州学于东山。后历代均建祠并祀濂溪。元末废为东山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参议杨逢春集诸生讲学其间,以“民居环列”,“遂迁僧众于别处”,于三十一年改建为书院,名“东山”。有景濂堂、濂溪祠、会心室等,“日集诸生于景濂堂,教以习经读史,且讲明心性之学,所造士,本末皆可观”。崇祯末毁于兵火。清顺治十五年(1658)知府张惟养始复濂溪祠。康熙元年(1662)知县颜尧揆增修,“书院略有成规”。 十一年(1672),知府李益阳建讲堂等,“规制大备”。 李又建希濂书院于东山。 不久,“并两书院为一”,正式名“濂溪”。乾隆八年(1743)知县高应遴置学田382亩,收租谷603石。 二十四年(1759)知府郑之侨重建,有“三希”、“致道”二堂,“敦崇”、“实学”二室,“进德”、“居业”二斋,及廉溪祠、藏书楼、观澜阁等,“大观备矣”。又作《濂溪书院劝学编》、《濂溪书院兴学编》等,大倡理学,以“明夫仁义礼智之性,以敦夫孝弟忠信之行”。后主讲如蒋载熹、余廷灿、邓显鹤等皆一代名师。 咸丰九年(1859)兵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