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源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源信 【生卒】:942—1017 【介绍】: 日本平安中期天台宗僧人。姓卜氏,通称惠心僧都。大和(今奈良)人。父占部正亲,母亲源氏。源信幼聪慧。九岁登比叡山,师事慈慧(良源),学习天台教义。居慧心院,“请益者盈门”。32岁时,在“广学竖义”法令上,解答提出的问题,声誉大震。37岁时著《因明论疏四相违略注释》三卷,在佛学界引起积极反响。后隐居横川,专心著述。著有《往生要集》三卷,《一乘要决》、《观心略要集》等。其思想倾向主要是传布天台宗思想,也混合了净土与真言宗的某些观念,对佛教走向日本有一定贡献。源信通过佛教所表现出的人学观点有:主张人生无常和厌世,认为人生即痛苦。为了摆脱痛苦,源信提出了人生的极乐境界——即极乐世界。 (1)人生无常 佛教的基本前提是对现实世界和现实人生的彻底否定。源信接受这一观念,认为世界如秽土,人生如苦海。源信说:“今此婆婆世界,无可耽玩,轮王之位,七宝不久,天上之乐。五衰早来,乃至有顶,轮回无期,况于世人乎?事与愿违,乐与苦俱,富者未必寿,寿者未必富;或昨富今贫,或朝生暮死。故经言:出息不待入息,入息不待出息,非唯眼前,乐去哀来,亦临命终,随罪堕苦。”世俗人生既然是肮脏和痛苦的,那么自然就应立刻厌离,去追求净土的极乐世界。 (2)人生极乐论 佛教把世俗人间和人生作为秽土和痛苦加以否定,同时又预设了人追求的最高理想——净土、极乐世界。源信接受了这种预设,主张人应欣求净土,步入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情形如何呢?源信描述说:“彼西方世界,受乐无穷,人天交接,两得相见,慈悲薰心,互如一子。共经行于琉璃地上,同游戏于旃檀林间,从宫殿至宫殿,从林池至林池;若欲寂时,风浪弦管,自隔耳下;若欲见时,山川溪谷,尚现眼前,香味触法,随念亦然。或渡飞梯作伎乐,或腾虚空眼神通,或从他方大士而迎送,或伴天人圣众以游览,或至宝池边,慰问新生人,汝知不?是处名极乐世界,是界主,号弥陀佛。”源信把极乐世界描述成人类最终的乐土,认为人生的目的便在于死后进入这种极乐世界。这当然是一种宗教幻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