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精
【名称出处】:《中药志》 【概况】: 基源 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湖北黄精的根状茎。 原植物 湖北黄精Polygonatum zanlanscianense Pamp.(P.kungii Wang et Tang),又名野山姜,虎其尾(湖北)。 形态 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肥大,连珠状或姜块状,直径1~3cm。茎高达1m以上,顶端常稍作缠绕状;叶3~6枚轮生,长圆状披针形至线形,长(5~)8~15cm,宽(4~)13~28(~35)mm,先端尖拳卷。 花序通常具花2~6朵,近伞形;总花梗长5~20(~40)mm,花梗长(~2)4~7(~10)mm;本种与卷叶黄精接近,所不同者在于本种在花梗的基部有明显的膜质苞片,苞片长2~6mm,中间有1脉;花被白色或淡黄绿色或淡紫色,全长6~9mm,花被筒近喉部稍缢缩,裂片长约1.5mm。浆果直径6~7mm,紫红色或黑色。有2~4颗种子。花期6~7月,果期8~10月。(图见《中药志》第2卷.第2版.64页.图57)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800~2700m的林下或山坡阴湿处。分布于河南、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 在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苦黄精大都来源于本种。本种介于卷叶黄精和黄精之间,以其花序具较多的花,花较小,花梗基部具约与之等长的膜质苞片,可以和前者区别;与后者的区别,在于根状茎连珠状或姜状,花较小,花柱较短;但本种和它们之间,在分布区重叠之处,有不少过渡类型的存在。 。【化学】: 含葡萄糖等。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51 【药性】: 功效 补脾润肺,杀虫。 主治 《新华本草纲要》:“根状茎之功效同黄精”。(注:在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苦黄精大都来源于本种。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中药志》:“治肺燥干咳,糖尿病:湖北黄精9~12g。水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