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
病证名。 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简称温。 ❶ 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临床特征一般是起病较急,热象较盛,传变较快,容易化燥伤阴等。 由于发病季节、四时主气、发病或流行特点的不同,有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湿温、温疟、秋燥、伏气温病、晚发等区别。详见有关各条。 ❷ 伤寒病五种疾患之一。《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参见伤寒条。 ❸ 指春季发生的热性病。《素问·热论篇》:“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此说成为后世医家“伏气温病”的理论根据。 参见伏气温病条。温病的治疗,可按卫气营血或三焦辨证理论,而选用解表、清气、通下、清营、凉血、开窍、熄风、滋阴、化湿等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