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消费经济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消费经济学 研究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之间的关系以及消费者行为、消费结构、消费趋势、消费政策的一门学科。 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英、法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Petty)、亚当·斯密(A.Smith)、李嘉图(D.Ricardo)、魁奈(F.Quesnay)、西斯蒙第(Jean-Charles Leonard Simonde de Sismondi)——早就讨论过消费经济问题。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马歇尔(A.Marshall)和凡勃伦(T.B.Veblen)曾分别从新古典经济学角度和制度学派角度对消费经济问题进行了考察。1936年,凯恩斯(J.M.Keynes)对消费函数中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这一切都为西方消费经济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消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主要是在马歇尔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凡勃伦关于消费的制度与心理分析,以及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消费经济学著重研究五个方面的问题: 如杜生贝(J.S.Duesenberry)等人提出相对收入假定,认为消费支出既要受周围的人的消费行为的影响,又要受本人过去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提出生命周期假定,认为一个人总是想把自己毕生的收入在消费支出中进行最优分配,在少年、壮年、老年等不同阶段,储蓄与消费将有不同的分布;弗里德曼(M.Friedman)提出持久收入假定,认为消费支出与预期的未来收入、即持久收入有关;贺塔克(H.S.Houthakker)和泰勒(L.D.Tayloy)提出消费品存量调整假定,认为在耐用消费品支出方面,消费品存量及其调整影响消费支出,等等。这些假定补充或修正了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例如,强调消费者对购买意义的认识和对商品知识的掌握在消费支出中的作用,强调消费者个人购买经验的积累对个人消费行为的意义,强调消费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消费风气的影响,等等。 从社会消费结构来看,除了价格因素、收入因素、商品因素(指可供选择的商品品种、数量、质量、包装、色彩等)而外,消费者个人因素也起著不可忽视的作用。消费者个人因素包括消费者的生活观、消费者对时间和社会地位的评价、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职业特点等。 所有这些因素制约著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后者的变化又制约著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变化。 具体地说,劳务消费量、闲暇、健康状况、环境舒适程度、住宅条件、交通方便程度等等都应当包含在社会消费水平之内,但其中每一项都是不易测定的,而“加总”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课题。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较大的突破。 ❺ 消费政策。根据西方经济学家的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于收入、社会经济结构、文化教育状况和基础设施(如电力供应、通讯设施)的不同,消费政策是有区别的。 发达国家的消费政策的重点应放在提高生活质量、防止消费品积压,以及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和消费支出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消费政策的重点则应放在适度消费以增加储蓄、抵制国际消费示范的不利影响和防止早熟消费方面。 西方消费经济学的一些论点和政策主张可供我们在分析消费经济问题时参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