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消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消石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芒消,苦消,化金石,火消,水石。为矿物硝石Niter经加工炼制而成的结晶。硝石为斜方晶系,常呈针状或毛发状集合体。无色或白色、灰色等。条痕为白色。

光泽玻璃状或绢丝状。微透明。断口贝壳状或参差状。

硬度2。

比重2.1~2.2。性脆。

多产于污秽之地,亦常覆于地表面、墙脚或岩石的表面。在石炭岩、盐沼地带及沙漠区域多见。

取含硝的土块,击碎后,置桶内,加水浸泡调匀,经多次过滤,取滤液澄清,置蒸发锅内加热蒸去水分,取出冷却,即析出硝石结晶。置阴凉干燥处,防火、防潮。

药材为无色透明六角斜方形的柱状晶体,或为白色晶状粉末。质脆易断。

气无,味咸且凉。易溶水,微溶于酒精,水溶液呈中性反应。

易熔融。烧时有爆炸性。

产于山东、江苏、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制消石有水制、火制两种。

水制:消石加水与10%萝卜同煮,过滤浓缩后,放置待其结晶,即成。火制:将消石入锅内,微火炒成洁白色。炒时不可离人,以防火患。味苦、咸,性温,有毒。

破坚散积,利尿泻下,解毒消肿。治痧胀,心腹疼痛,吐泻,黄疸,淋病,便秘,目赤,喉痹,疔毒,痈肿。

《本草纲目》:“治伏暑伤冷,霍乱吐利,五种淋疾,女劳黑疸,心肠疞痛,赤眼肿痛,牙痛。”内服:入丸散,1.5~3克。

外用:研末点目、吹喉或水化罨敷。

体弱及孕妇忌服。《本草经集注》:“萤火为之使。恶苦参、苦菜。

畏女菀、粥。”《药性论》:“恶曾青。”《日华子本草》:“畏杏仁,竹叶。”
❶ 治霍乱痧胀,山岚瘴疠及暑热秽恶诸邪直干包络,头目昏晕,不省人事,危急等症;并治口疮喉痛,点目去风热障翳,搐鼻辟时疫之气:西牛黄、当门子、真珠、梅片、硼砂各3克,明雄黄(飞净)24克,火硝0.9克,飞金20页。

8味,各研极细如粉,再合研匀,瓷瓶密收,以蜡封之。每服0.9~1.5克,凉开水调下(《随息居重订霍乱论》行军散)。

❷ 治伏暑伤冷,二气交错,中脘痞闷或头痛恶心,并皆治之:硝石、硫黄各等分。为末,于银石器内,文武火上炒令鹅黄色,再研细,用糯米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40丸,新汲水下,不拘时候(《济生方》二气丹)。

❸ 治中暑眩晕,昏不知人,或身热,恶寒,头痛,状如伤寒,或往来寒热,烦躁,渴甚,呕吐,泻泄:硫黄、消石各30克,雄黄、滑石、白矾各15克,寒石面120克。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子大,每服5~7丸,渐加至20丸,新汲水下。昏塞不知人,则以水化开灌之(《三因方》大黄龙丸)。

❹ 治诸心腹痛及腰腹诸痛:焰消、雄黄各3克。研细末。每点少许入眦内(《集玄方》火龙丹)。
❺ 治眼赤痛,眼漠漠:消石研末,于眼四角各点1粟许,须臾,热泪出,便睡,睡醒,以浆水洗(《近效方》)。
❻ 治重舌:竹沥浸焰硝点之(《婴孩宝书》)。主要成分为硝酸钾。

并含少量杂物,如氯化钠、水等。现代临床: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

以等量消石、矾石研粉装至胶囊内服。成人每日3次,每次0.9克。

初步观察,对黄疸消除,腹水消退,精神改善等有一定效果。一般服药后无不良反应,仅有便黑症状。

有时有轻度恶心,腹泻。2~3日恢复正常。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