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海鲶(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海鲶(鲇) 硬骨鱼类。 鲶形目,海鲶科[Ariidae]。体长,后部侧扁。头大、平扁,口大、下位,触须3对,腭骨牙每侧3群,呈绒毛状。 背鳍、胸鳍各有一硬棘,脂鳍短小。 体裸露无鳞,侧线明显。体背方青褐色,腹部淡黄灰色,各鳍灰黑色。 为暖水性近海结群鱼类,喜活动于水流缓慢的泥质底海域。通常在底层,生殖季节结成大群洄游至近岸,并到表层活动,在鱼群上面海水形成赤色波纹。 体长一般为600-800毫米,体重2000-3000克,大者可达900毫米,重9000克。食虾、蟹、贝类等底栖生物,生殖期一般不摄食。卵生,卵沉性,卵粒大如葡萄,含大量卵黄,富营养价值。背鳍及胸鳍棘为毒棘,被刺后有烧灼感,并影响整个肢体。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在中国沿岸主要产于南海和东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