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江楼图
【作品赏析】: 此图是《王 山水册》中的第八幅。 曾著录于《左庵一得》一书中。画的是浔阳江楼的景色。浔阳即今九江市,位于鄱阳湖与长江交汇之处。 画家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九江城的景色,在画面的左下角画出了城墙一角,城楼下桅樯林立,远处大江横陈,江上帆船上下往来,水天一色。 在画的上方题诗道:“浔阳江水抱城流,庾亮曾经此夜游,亦是新凉当八月,遂教高会迈千秋;风骚接席无今古,乔梓凌云富倡酬,杰阁共传题句好,飞扬兴不减南楼。”署款:“丁巳中秋画并题,呈孟翁老先生大词坛教正,秀水王 。 ”下钤两印:“王 印”、“安节”。这表明,该画是康熙十六年农历中秋时所作,是王 早年的作品,那时王 正在九江,参与当地名士的文酒之会。 该画的意境旷远开阔,把夜泊九江、烟波浩缈、心旷神怡的情怀与吊古思今的意绪传达出来了。笔墨清劲秀挺,构图亦有新意。江面的一条横线把画面横切两半,下半部的长方形空间又以江水对角斜分,一角画了半堵城楼,一角画江岸山石及泊岸帆樯,而长篇的题诗及跋语把上半部的另一个空白的长方形空间的右半边填满,把左半边大部空著,只在下角点了几点帆影以造成对比和平衡,确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做到奇而正,变化而又平稳。 。【作者介绍】: 王 (1645-1707后),原名 (即丐),字东郭,后更名 ,字安节。 先世是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久居江宁(今南京)。是清初山水画大家龚贤的弟子,亦善画花鸟及人物。 又擅治印兼刻竹。 曾亲自摹写《芥子园山水画谱》,流行于世,影响甚广。。  清 王 册页 纸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