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
【生卒】:1632—1704 【介绍】: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其哲学的主要内容是认识论问题。洛克继承和发展了培根、霍布斯的思想,成为近代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之集大成者。他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说”。 他认为,人的心灵象白板一样,上面没有任何字迹,一切认识都是从后天的经验中得来的。 他把经验分为内部经验和外部经验两种,认为后者是人心直接观察外界事物产生的观念,前者是人心转向内部考察自己心理活动而产生的观念。洛克在探讨事物的性质时,提出了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的学说。 第一性质是指事物的广延性、形象、数目、运动和静止等,这些性质始终存于事物自身之中,人们关于第一性质的观念在客观世界中有与之相似的原型存在;第二性质是第一性质的变态,即物质微粒的不同运动、空间排列与数量组合。人们关于第二性质的观念,如色、声、冷、热等,虽然在形态上不与第二性质相似,但和第一性质存在著因果关系。 关于知识的构成问题,洛克提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及其关系。他认为,简单观念是人心经由感觉和反省得到的,复杂观念是人心经过比较、抽象等活动从简单观念中构造出来的。洛克在哲学理论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建立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体系。但是,他的经验论是狭隘的,不能理解复杂的认识问题,并掺杂有一些唯心主义、二元论和不可知论的错误观点。 主要著作有《人类理解论》、《政府论》、《论宗教宽容的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