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华剧艺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华剧艺社 1941年春夏之交组成于重庆。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为反击国民党当局在文化战线上的倒行逆施,由阳翰笙著手筹建剧社,开展演剧活动。应云卫、陈白尘、陈鲤庭、贺孟斧、辛汉文、孟君谋等组成理事会负责领导工作,应云卫任理事长。成员为刘郁民、赵慧深、张逸生、金淑之以及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场部分演员等。中华剧艺社广泛团结重庆的各戏剧组织,在重庆的雾季举行声势浩大的职业公演。 在1941年10月到1942年春的第一届雾季演出里,中华剧艺社演出反映战时现实的《大地回春》(陈白尘编剧)、《愁城记》(夏衍编剧)和《战斗的女性》(凌鹤编剧),还演出了历史剧《天国春秋》(阳翰笙编剧)和《屈原》(郭沫若编剧)。翌年的第二届雾季公演,该社又演了《法西斯细菌》(夏衍编剧)。 中华剧艺社是重庆雾季公演的主要力量,它演出的《屈原》和《法西斯细菌》都是雾季公演中的最受欢迎的剧目。剧社于1943年夏离开重庆,以成都为中心活动于川西一带,先后到内江、自流井、五通桥、泸州、嘉定等地巡回公演,推动了各地的进步戏剧活动。一年后定居成都,演出了《离离草》、《上海屋檐下》、《戏剧春秋》、《草木皆兵》、《北京人》、《雷雨》、《日出》、《李香君》、《金玉满堂》等剧。1945年秋后重返重庆。1946年春在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际,剧社演出了《升官图》(陈白尘编剧),揭露国民党官场的丑恶行径,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升官图》演出后不久,剧社停止活动。 中华剧艺社从成立到结束的六年中,演出剧目数十个,在推动西南地区的抗战戏剧运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