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洋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洋葱 【名称出处】:《岭南杂记》 【概况】: 异名 浑提葱(古称)。 基源 为百合科葱属植物洋葱的鳞茎。 原植物 洋葱Allium cepa L 历史 洋葱栽培历史极久,其原种已不存在,因之原产地传说较多,至今最可信者为西南亚,如伊朗、阿富汗等地,但在公元前1000年已传入地中海。 但在中国古称浑提葱,久已自阿富汗一带传入新疆,20世纪初才大量栽培。 形态 鳞茎粗大,近球形至扁球形,外皮紫红色、红褐色、黄色至淡黄色,纸质至薄革质,内皮肥厚,肉质,均不破裂。 叶圆筒状,中空,中部以下较粗,向上渐细,比花葶短,直径约0.5cm以上。花葶粗壮,高可达1m,亦呈中空的圆筒状,中部以下粗,被叶鞘;总苞2~3裂;伞形花序球状,具多而密集的花;小花梗长约25cm。 花粉白色;花被片具绿色中脉,矩圆状卵形,长4~5mm,宽约2mm;花丝等长,稍长于花被片,约在基部1/5处合生,合生部分下部的1/2与花被片贴生,内轮花丝的基部极为扩大,扩大部分每侧各具1齿,外轮的锥形;子房近球状,腹缝线基部具有凹陷蜜穴,花柱长约4mm。花果期5~7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4卷.257页.图81) 生境与分布 原产亚洲西部,在国内外均广泛栽培。 。【生药】:采集 6月采收鳞茎。 【化学】: 含甲基硫化物(Methyl disulfide)、烯丙基二硫化物(Allyl disulfide)、烯丙基硫化物(Allyl monosulfide)、烯丙基三硫化物和二硫化合物及硫化亚磺酸盐、硫醇(Thiol);又含少量苹果酸盐、柠檬酸盐。鳞茎、叶含邻羟基桂皮酸、对羟基桂皮酸、咖啡酸、阿魏酸、原儿茶酸、多糖A、多糖B、槲皮素、槲皮素3,4′-二葡萄糖甙、槲皮素7,4′-二葡萄糖甙、胸腺嘧啶(Thymine)及多种氨基酸等;外皮中含山柰酚及其甙;洋葱蓓蕾、花粉均含胡萝卜素[1,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08 [2] CA 1988;109:31640g 【药理】: ❶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高脂饮食中加入75g干燥洋葱可对抗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性增加[1]。 洋葱挥发油体外对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50%抑制浓度(IC50)为64±5μg/ml PRP,说明其脂溶性成分对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2]。其水、盐水或乙醇提取物可抑制血小板对花生四烯酸(AA)、ADP、的聚集反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说明其极性成分也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5]。 其挥发油10~30μg/ml 体外可抑制人血小板中环氧化酶及脂肪氧化酶活性,从而影响AA代谢,30~60μg/ml时作用更强,还可直接抑制人血小板、绵羊精囊腺及黄豆中脂肪酸氧化酶,IC50分别为22±8、200±28、105±4μg/ml[2];50g生洋葱提得的挥发油可抑制高脂膳食引起的人凝血时间缩短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下降[6]。高脂饮食中加入75g干燥洋葱或口服60g油煎洋葱也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降低[1、7]。 将生的、煮熟的或洋葱的各种提取物喂大鼠及豚鼠,可使红细胞数减少,减少程度与剂量成正比,豚鼠在喂饲洋葱23d后红细胞由500万降至350万并死亡[8]。 从其中分离的结晶物质在1∶100000时,能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等,妇科用于滴虫性阴道炎[11]。 洋葱汁的氯仿提取物对变应原引起的豚鼠及病人哮喘有抑制作用,其中α,β-不饱和的硫化亚磺酸盐是洋葱抗哮喘主要活性部位[3]。 因富含维生素C、B1、B2、A元等,可用于维生素缺乏症,特别是维生素C缺乏症[11]。 参考文献 [1] Lancet 1977;1:101 [2] Biochem Pharmacol 1980;29:3169 [3] Planta Med 1988;54(6):560 Lenkotriens Med 1984;13:227 [4] CA 1988;109:31640g [5] Lancet 1978;1:1051 [6] Atherosclerosis 1981;39(4):447 [7] Indian J Med Res 1966;54(1):48 [8] CA 1955;49:11798d [9] CA 1964;60:4650g [10]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59;(1):11 [11]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719 [12] 生药学杂志(日) 1977;31(2):179。【药性】: 主治 《药材学》:“新鲜的捣成泥剂,治疗创伤、溃疡及妇女滴虫阴道炎。” 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或煮食,30~60g。 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