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泥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泥鳅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 【概况】: 异名 鳍、鳅(《尔雅》),鳅鱼(《本草拾遗》),和鳅(《泉州本草》),鰌(《中国有毒鱼类和药用鱼类》)。 基源 为鳅科泥鳅属动物泥鳅的全体。 原动物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Cantor) 形态 体呈圆柱形,长约15cm,前段略呈圆筒状,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尖,吻向前突出。口小,下位,呈马蹄形。 眼小,须5对,吻须1对,上下颌须各2对。鳞极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侧线鳞150左右,头部无鳞。 背鳍起点在腹鳍之前或相对,臀鳍起点在背鳍末端之后,腹鳍短小,尾鳍圆形。体背两侧灰黑色,体部、头部和各鳍上均有许多黑色斑点,尾柄基部有一黑点。 生境与分布 栖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中,多居于静水底层。除西部高原地区外,中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生药】:采集 四季捕捉,捕后洗净,剖除内脏阴干研粉,或鲜用。 【化学】: 每500g肉中,含蛋白质17.3g,脂肪67g,碳水化合物4.5g,灰分2.2g(Ca、P、Fe等)。 参考文献 中国药用动物志.第1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44 【药性】: 性味 甘,平。 ❶ 《滇南本草》:“酸、甘。” 归经 ❶ 《本草求真》:“入脾。” 功效 补中气,祛湿邪。 主治 消渴症,阳痿,传染性肝炎,痔疮,疥癣。 ❶ 《滇南本草》:“煮食治疮癣,通血脉而大补阴分。”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烧存性入散剂。 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沃焦散(《圣济总录》)治消渴饮水无度:泥鳅鱼10头(阴千,去头尾,烧灰,碾细为末),干荷叶(碾细为末)。 上2味等份。每服4g,日3候不思水即止。 泥鳅用水养24小时,保留体表粘滑物质,洗后用冷开水浸洗1次。 将萍、泥鳅一起捣烂敷患处,每日1次,2周为1疗程。 日3次,每次6~10g,温开水送服。 1个月为1疗程。” ” 单方应用 ❶ 《濒湖集验方》:“治阳事不起:泥鳅煮食之。” 或制成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ml,每日1~2次。 ” 每日1次,连服3天,鱼肉可同时服下,年龄小者可分次服用。” 食疗 《泉州本草》:“治黄疸湿热小便不利:泥鳅炖豆腐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