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法雷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法雷尔 【生卒】:1904—1979 【介绍】: 美国小说家。 生于芝加哥一工人家庭,就读于芝加哥大学。曾做过秘书、推销员和记者。他最著名的三部曲著作《斯塔兹·朗尼根》包括《少年朗尼根》(1932)、《斯塔兹·朗尼根的青年时代》(1934)和《最后审判日》(1935)。作品以芝加哥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他的另一重要著作是《丹尼·奥尼尔》五部曲,包括《我从来没见过的世界》(1936)、《一颗星也没有失去》(1938)、《父与子》(1940)、《我发怒的日子》(1943)和《时代的面貌》(1953)。这是带有自传成分的一部著作。 法雷尔的另一个三部曲著作是《伯纳德·克莱尔》,包括《伯纳德·克莱尔》(1946)、《中间的路》(1949)和《另外的水域》(1952),它们与“奥尼尔”系列小说一脉相承,但缺乏坚实的生活基础。法雷尔是个多产作家,除写长篇小说,还写了约250篇中、短篇小说和评论文章。他最后一部系列小说《时间的宇宙》始于1963年,包括《历史的沉默》(1963)、《时间收集何物》(1964)、《孤独的未来》(1966)、《时间何时诞生》(1967)。 还著有《全新的生活》(1972)、《朱狄思》(1974)和《看不见的剑》(1970)。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