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治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治国 治理国家。 《管子》篇名。本篇文字不长,但颇为重要。它阐述了管仲学派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即“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文章指出,“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民富裕则安心在本乡居住,爱惜自己的家业。同时敬重国君,惧怕治罪;反之,则不恋乡重家,好犯上而不怕治罪。 故治国先要富民。富国富民的关键是要重视农业生产,多生产粮食。 为了多生产粮食就要“禁末作文巧”,即禁止生产高档次的消费品。 文章认为,国家只有粮食多了,才能使人口众多,兵力强大,才能向外扩张土地。但“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 这样,许多人“舍本事而事末作”,使田地荒废,导致粮食减少国家贫穷。故必须“禁末作,止奇巧”。但是,文章中并不反对发展一般的工商业。 而是主张国君要以政策来调节农、士、商、工四民的收入,使其相差不太多。 “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这样农民务农,可以得到与其他各业相均衡的收入,就安心生产。 该文中虽然没有提出具体的调节政策,但指出了国家应该采取调节措施。指出了调节四民的收入,是国君的职责。 这一思想,十分重要。同时文中指出,农民负担太重,“一民养四主”,所以即使对外逃者判处罪刑,也不能制止他们外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通过调节四民的收入,稳定农民,发展农业生产,使民富裕起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