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沙生风毛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沙生风毛菊 【名称出处】:《甘肃中草药手册》 【概况】: 基源 为菊科风毛菊属植物沙生风毛菊的叶或地上部份。 原植物 沙生风毛菊Saussurea arenaria Maxim. 历史 本品原植物和同属植物禾叶风毛菊Saussurea graminea Dunn及披针叶风毛菊S.lancifolia Hand.-Mazz等,青海藏民均作藏药“匝赤把漠卡”,匝赤把漠卡为常用藏药,清朝著名藏药学家帝玛·丹增彭措所著《晶珠本草》1840年木刻版即有记载,1984年出版的《中国民族药志》第1卷及1991年出版的《藏药志》都有提及。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10cm,根茎顶端分枝,颈部被棕色的残存叶柄。 茎极短,被白色绒毛。叶渐狭成柄,长3~4cm,被腺毛,叶片狭长圆形,长4~7cm,宽7~15mm,顶端锐尖或渐尖,全缘或边缘具深波齿,齿端有短尖头,表面被蛛丝状毛和腺点,背面密被绒毛,中脉突出。头状花序单生,直径1.5~4cm;总苞宽卵形,长1.5~2cm,宽1.5~2.5cm;总苞片5~6层,外层的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绿色或带紫色,疏被白色绒毛,内层的线形,顶端渐尖,微反卷,背面有腺点,边缘具少数短柔毛;花冠深紫色,长1.3~2.0cm,细管部长0.9~1.2cm。瘦果圆柱形,长约3mm,无毛,具棱;冠毛污白色,两层,外层短,内层长约1.7cm。 花果期7~9月。(图见《中国沙漠植物志》.第3卷.387页.图版153∶8-1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沙地、干河床、阳坡;分布于甘肃、青海和西藏。 。【药性】: 性味 苦,寒。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 感冒发热,疮疡痈肿,食物中毒,胆囊炎,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研成细粉,1~2g,1日3次。 。【临床应用】:《中国民族药志》:为藏药,在青海省作为木叶风毛菊用。 木叶风毛菊:清热凉血。用于肝炎,胆囊炎,黄疸,肠胃炎,感冒发热及内脏出血:9~15g,入丸、散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