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关
上海海关的旧称。 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开放海禁,设立粤、闽、江、浙四海关,征收内河常关及外洋海关税课。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关闭,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恢复。 江海关原设江南云台山(今江苏连云港),上海开埠后移设上海,地点在十六铺,称江海大关,另在洋泾浜(今延安东路)设一盘验所。 1845年,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以外商到县城纳税不便为由,胁迫苏松太道宫慕久把江海关关署移至外淮。1846年建成新关,称江海北关,亦称“洋关”。关署初为中国庙宇式,后改西洋尖塔式。 今上海海关是1927年年底改建的江海北关关署。清代的江海关事务由苏松太道兼理。 1853年(清咸丰三年),英国驻沪领事阿利国趁小刀会起义之机,派兵占领江海关。次年6月,苏松太道吴健彰与英、美、法三国驻沪领事签订关于江海关的协定九款,规定由三国各派一人为税务司,组织海关税务委员会,掌管江海关。至解放前,江海关是帝国主义进行经济掠夺和倾销洋货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