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地区名。
泛指长江以南,但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春秋、战国、秦、汉时指今湖北的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江西一带;近代专指今苏南和浙江一带。 道名。唐贞观十道之一。辖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及江苏、安徽的长江以南,湖北、四川、重庆江南一部分和贵州东北部地区。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分为东、西两道:东道治苏州(今苏州市),辖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福建两省。西道治洪州(今南昌市),辖今湖南洞庭湖、资水流域以东和东道以西地域。 其沅江流域以西则分置黔中道。 路名。 宋至道十五路之一。 治江宁府(今南京市)。辖今江西全省、江苏长江以南,镇江市、大茅山、长荡湖一线以西和安徽长江以南部分及湖北阳新、通山等县地。天禧四年(1020年)分东、西两路;东路治江宁府,辖今安徽、江苏的镇江市、大茅山、长荡湖一线以西的长江以南及江西鄱阳湖以东地区。 西路治洪州,辖今江西鄱阳湖、鹰厦铁路线以西全部、及湖北阳新、通山等县地。 古省名。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明南直隶置。治江宁府(今南京市)。 康熙六年(1667年)分为江苏、安徽两省。但此后习惯上仍合称这两省为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