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水柏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水柏枝 【名称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概况】: 异名 砂柳(《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臭红柳(《全国中草药汇编》),观音柳(《拉汉药用植物名称和检索手册》),具苞水柏枝(《陕西中药名录》),翁波(藏名)。 基源 为柽柳科水柏枝属植物三春水柏枝的嫩枝。水柏枝属全世界约13种;中国约10种、1变种。 原植物 三春水柏枝Myricaria paniculata P.Y.Chang et Y.J.chang[Myricaria germanica auct.non(L.)Desv.] 形态 灌木,高1~3m。茎直立。多分枝,红棕色,光滑。单叶互生,无柄;叶片鳞片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4mm,宽0.5~1.5mm,具狭膜质边缘。 一年有两次花,春季总状花序侧生于去年生枝上,基部有多数覆瓦状排列的膜质鳞片;苞片椭圆形或倒卵形,具宽膜质边缘;花梗短于花萼;萼片5,披针形或椭圆状卵形,长约4mm,稍短于花瓣,有膜质狭边,常内曲;花瓣5,倒卵形至狭椭圆形,长4~4.5mm,先端钝,常内曲,淡紫红色;雄蕊10,5长5短,相间排列,花丝1/2或2/3处合生,稍短于花瓣,子房圆锥形,长3~4mm,花柱粗壮,柱头头状。蒴果狭长圆形,长约10mm,3瓣裂。 另一种花序生在当年生枝的顶端,为大型圆锥花序,长14~34cm,苞片长4~6mm。 种子狭长圆形,顶端具芒柱,一半以上被白色长柔毛。 花期3~9月,果期5~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895页,图3520)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000~2800m的山地河谷砾石河滩、河漫滩或河岸上。 分布于山西、陕西、宁夏、青海、河南、四川、云南、西藏。阿富汗、原苏联也有分布。 其它尚有宽苞水柏枝M.bracteata Royle,又名具苞水柏枝,与三春水柏枝的不同之处为总状花序密集呈穗状,顶生于当年生枝上,苞片宽卵形或椭圆形,边缘膜质,后膜质边缘脱落,露出中脉而呈凸尖头或尾状长尖,伸展或向外反卷,基部狭缩,具宽膜质的啮蚀状边缘,中脉粗厚,易脱落,基部残留于花序轴上,常呈龙骨状脊。 花期6~7月,果期8~9月。 野生或栽培,生于海拔1100~3300m河谷砂砾质河滩、沟底、河岸砂地或沙滩上。分布于中国西北及山西、四川、西藏。 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原苏联、蒙古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春、夏季剪取嫩枝,晒干或阴干。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 辛、甘,温。 ❶ 《西藏常用中草药》:“平,甘咸。” 功效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透疹,止咳。 主治 麻疹不透,风湿痹痛,癣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外用:煎水洗。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西藏常用中草药》:“治麻疹早期,发热咳嗽,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水柏枝3~9g,水煎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