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 张载关于气有聚、散两种状态的命题。 语出《易说》。原话为:“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气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意思是说气凝聚在一起,通过光色照射(即“离明得施”),显现出形体,使人能看得见;当气是一种消散的状态时,形不成光色反射(即“离明不得施”),这样显现不出形体,人们就看不见。 在张载看来,气是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源。 万物是气聚而成。但是气消散之后也不是变成了虚无,只是它无形体,人看不见。 看不见被称之为“幽”,看得见被称之为“明”,“幽”也是气存在的一种方式。这样,在张载的宇宙论中,只有有形与无形、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区别,不存在有无的区别。 他说:气“方其聚也,安得不谓之客?方其散也,安得遽谓之无?故圣人仰观俯察,但云‘知幽明之故’,不云‘知有无之故’”。大意是说,气聚为物,我们就得承认它是暂时(客)的一种形态,它刚刚消散,只是变为幽,我们怎么能说它是“无”呢?所以圣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只讲幽明,不讲有无。 张载的这一观点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的本体论。张载的气之一元论的唯物主义观点,到了明清时,被王廷相、王夫之、戴震等人所发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