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吞山河
[结构] 主谓式。 [释义] 气势能吞没高山大河。形容气魄极大。气:气势。 [出处] 唐·薛逢《君不见》:“君不见,马侍中,气吞河朔称英雄。”元·金仁杰《萧何月下追韩信》二折:“背楚投汉,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功能、例句] ❶ 作定语。殷夫《夜的静》:“我颓衰不如感伤的诗人,我勇猛不及气吞山河的战将。” ❷ 作谓语。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二八章:“这号人,在困难中不是低头叹气,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气吞山河。” [附条] ❶ “气吞河山”。《李自成》一卷一一章。 ❷ “气吞万里”。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同义] 叱咤风云 气贯长虹 气冲牛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