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儒家的历史观点。 意谓殷商的镜鉴并不遥远,就在夏代的朝廷上。即言夏桀的亡国是殷商的一面镜子。语出《诗经·大雅·荡》,系该诗结尾两句。《尚书·多方》:“惟帝降格于夏,有夏诞厥逸,不戚言于民,乃大淫昏”,“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 西周建立以后,周贵族从夏、商亡国的过程中总结了历史经验,认为前一代的兴衰治乱,足可成为后一代治国的借鉴,“殷鉴在夏,盖为文王叹纣之辞。然周鉴之在殷,亦可知矣”(朱熹《诗集传》)。《战国策·赵策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与“殷鉴”之旨正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