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欧根,W.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欧根,W. 联邦德国弗莱堡学派的奠基人。 1891年1月17日生于德国的耶拿。曾就读于基尔大学、波恩大学和耶拿大学,1913年获波恩大学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1921~1925年任柏林大学讲师。 1925~1927年任图宾根大学教授。1927~1950年任弗莱堡大学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兼任西德政府经济咨询委员会委员。1950年3月25日在伦敦大学讲学时去世。 欧根早期属于历史学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历史学派对此束手无策,于是欧根放弃了历史学派的传统,转而研究现实问题。 他反对概念式的理论研究,主张重视现实经济形态的分析。他把自己的研究方法称为"显著特征提炼抽象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从经济事实的素材中找出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分析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归纳,使之成为一般性原理。他用这种方法研究经济问题,著有《资本理论研究》(Kapital theoretische Untersuchungen,1934)、《国民经济学原理》(Die Grundlagen der National 欧根在经济上最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理念模型学说。 这里所说的理念模型不是描述具体经济的模型,而是用以进行理论分析的抽象模型。欧根把经济分为两种理念模型,即自由市场经济和中央管理经济。自由市场经济是由价格机制自发调节的经济,中央管理经济是通过政府的计划和命令来调节的经济。他认为这两种经济都有缺点。自由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的自由竞争来实现的,但竞争必然引起垄断,垄断的出现破坏了价格的正常调节作用,引起了经济的不稳定,这就会发展为国家干预,从而成为中央管理经济。 中央管理经济由一个中央计划机构控制,而这个中央计划机构实际并无法使复杂的经济体系协调配合,从而引起资源配置失误,破坏世界经济关系,并使个人丧失自由。因此,欧根提出了第三种经济秩序:竞争秩序。这是一种由国家维持的市场经济秩序,这种经济秩序的特点是:在完全竞争中形成价格,国家要限制垄断,协调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使自由与秩序之间达到和谐。这种经济秩序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欧根的这一理论在德国很有影响,以他为核心形成了经济学中的弗莱堡学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弗莱堡学派的经济学家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这一理论对西德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