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
〔检〕(jiǎn捡) 封书题签。 古书以竹木简为之,书成,以皮条或丝绳捆束,绳结处封泥,泥上加印,称为检。《后汉书·公孙瓒传》:“〔袁绍〕矫刻金玉以为印玺,每有所下,辄皂囊施检,文称诏书。” 约束;制止。 如:自检;失检。 《孟子·梁惠王上》:“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法度;法制。 如:规检;检式。《旧唐书·刘 传》:“京师,诸夏之本也,将以观理,而豪猾时逾检。 ” 品行。《三国志·蜀志·向朗传》:“初,朗少时虽涉猎文学,然不治素检,以吏能见称。” 考查;察验。如:检点;检字;检疫。 《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传序》:“骠骑执法以检下。”李贤注:“检,犹察也。” 姓。 汉代有检其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