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花根
中药名。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锦葵种植物梵天花Urena procumbens L.的根。味甘苦,性温。《泉州本草》:“入心、肝、肺、胃诸经。”健脾去湿,化瘀活血。治风湿性关节炎,劳伤脚弱,水肿,疟疾,痛经,白带,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煎汤,鲜者30~90克,或炖肉内服。外用:捣敷。孕妇忌用。 ❶ 治风湿性关节炎,劳力过伤:梵天花根90克,猪胶150克,黄酒1碗,冲炖服(《闽东本草》)。 ❷ 治心性水肿:梵天花根30克,水煎服;或同猪瘦肉炖服,每日1剂(《江西草药》)。 ❸ 治妇女白带,梵天花根30~60克。 水煎去渣,用瘦猪肉汤兑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❹ 治疟疾:梵天花根30~60克。 同炒,水煎2次,于疟发前2~4小时各服1次(《江西草药》)。 ❺ 治气瘿(甲状腺肿大):梵天花根60克,切,晒干,微炒,水煎去渣,用瘦猪肉汤兑服,1日2剂(《江西民间草药验方》)❻ 治痛经:梵天花干根15~30克,益母草干全草15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