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桂枝茯苓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桂枝茯苓丸 本品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组成。 有化瘀、消癥之功效。适用于月经失调,产后恶露不尽,腹胀腹痛,白带多,小腹癥瘕。 原方在《金匮要略》中治疗妇人宿有癥疾,而病胎漏下血之证。方中以桃仁、丹皮活血化瘀;配伍等量之白芍以养血和血,庶可去瘀养血,使瘀血去,新血生;加入桂枝既可温通血脉以助桃仁之力,又可得白芍以调和气血;佐以茯苓之淡渗利湿,寓有湿祛血止之用。 综合全方,乃为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之剂。本品为:小丸剂,味甜而微辛辣,为粉红色浓缩水丸,除去糖衣后,显褐黑色,每丸重0.22g;蜜丸,味甜,棕褐色,每丸重6g。 内服,小丸剂,1日2次,1次6丸;蜜丸每次1丸,每日1~2次。密闭,防潮,避光保存。 各家论述 ❶ 吴考槃《金匮要略五十家注》:“徐忠可曰:用桂枝茯苓丸者,桂枝芍药一阳一阴,茯苓丹皮一气一血,调其寒温,扶其正气,桃仁以之破宿血,消癥癖,而不嫌伤胎血者,所谓有病则病当之也。” 《内经》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癥去则胎安也。桂枝、桃仁、丹皮、芍药能去恶血,茯苓亦利腰脐间血,即是破血。然有散有缓,有收有渗,结者散以桂枝之辛;肝藏血,血蓄者肝急,缓以桃仁、丹皮之甘;阴气之发动者,收以芍药之酸;恶血既破,佐以茯苓之淡渗,利而行之。” 急性盆腔炎5例,治愈4例,急性期合并用各种抗菌素治疗。其余例数均为无效[1]。 临证凡瘀血之候,若审证确切,无论何科用之都能见效,如用于治疗黄褐斑,尿闭,脉痹,调经,水肿等[2]。 ❻ 治疗卵巢囊肿1例[6]。 ❾ 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治愈慢性肺脓肿[9]。 同时,它能明显抑制冰醋酸所致小鼠的扭腰频率。小鼠落砂法及对戊巴比妥纳阈下催眠剂量影响的实验,显示本品的镇静效果明显。以上实验证明它能加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12]。 ❷ 谢氏等以2种给药途径,经儿种实验方法证明了桂枝茯苓丸有抗急性、亚急性、慢性炎症等作用,其作用机理不是通过垂体-肾上腺系统的调节,而是与它对体内炎性介质的释放,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水肿以及肉芽组织增生等环节起直接对抗作用有关[13]。 ❸ 王氏等综述了桂枝茯苓丸的实验研究表明,它对血液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影响[14]。 参考文献 [1] 新中医 1975;(6)∶40 [2] 上海中医杂志 1985;(6)∶36 [3] 河南中医 1985;(2)∶20 [4] 江苏中医杂志 1985;6(4)∶46 [5] 甘肃医药 1985;4(1)∶48 [6] 云南中医杂志 1986;(3)∶16 [7] 陕西中医 1986;7(2)∶73 [8] 湖北中医杂志 1986;(2);42 [9] 江西中医药 1986;(1)∶28 [10] 中成药 1988;(12)∶34 [11] 湖北中医杂志 1988;(2)∶26 [12] 中成药研究 1987;(7)∶29 [13] 中成药 1988;(9)∶31 [14] 中医杂志 1987;28(7)∶64 [15] 中成药 1988;(12)∶34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