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闭关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闭关主义 孙中山所批判的保守的对外政策,即闭塞门户不与外人交往的对外政策。 该词最早见于孙1904年8月所撰《支那问题真解》。孙认为此“乃是满洲人自私自利的结果,并不能代表大多数中国人民的意志”。随后孙对此多有批判。他指出:闭关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在中国古代处于“上邦”地位,中国人素有自尊自大、目无他国思想以及孤立性格,由自尊自大到自我孤立,再到自我封闭。 孙认为闭关主义致使中国不懂得采用外国先进的方法,不借助外国的资金和人才,造成中国的贫困和落后;闭关主义已同时势不合,暹罗等国放弃闭关政策之后国家强盛,故欲求救亡图强则应变闭关主义为开放主义。但孙也指出“中国人本性上不是闭关自守的民族”,“中国人一直与邻国保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外国商人与教士没有丝毫恶意歧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