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桂枝人参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桂枝人参汤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桂枝加人参汤(《云岐子保命集》卷上)。 【组成】: 桂枝四两(别切)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用法】: 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服一次。 【功用】: ❶ 《内台方议》:和解表里。 【主治】: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 【方论选录】: ❶ 《内台方议》:桂枝以解表,人参、白术以安中止泻,加干姜以攻痞而温经,甘草以和缓其中,此未应下而下之以虚其中者主之也。 ❷ 《尚论篇》:以表未除,故用桂枝以解之;以里适虚,故用理中以和之。此方即理中加桂枝而易其名,亦治虚痞下利之圣法也。 ❹ 《古方选注》:理中加人参,桂枝去芍药,不曰理中,而曰桂枝人参者,言桂枝与理中表里分头建功也。故桂枝加一两,甘草加二两。 其治外协热而里虚寒,则所重仍在理中,故先煮四味,而后纳桂枝,非但人参不佐桂枝实表,并不与桂枝相忤,宜乎直书人参而不讳也。 。【临证举例】: ❶ 胃痛《老中医经验选》:谭某某,男,36岁。 患者素患胃痛,反复发作,经胃肠钡餐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月来胃脘隐隐作痛,有时发作,而以饭后二~三小时及夜间尤痛。右上腹部有明显压痛及痞闷感,口淡无味,时泛清水,胃纳欠佳,神疲乏力,大便正常,小便较多,脉迟弱,舌质淡白,苔薄白。 此为胃虚气寒,治按温中散寒,用桂枝人参汤:党参五钱,白术五钱,干姜三钱,炙甘草三钱,桂枝四钱(后下),三剂,每天一剂。二诊:服上药后,胃痛减轻,纳食稍增,时觉脘闷欲吐,脉舌如前,照上方加法半夏三钱以温胃止吐,三剂,每天一剂。三诊:服上药后,胃痛已止,饮食如常;但停药后胃痛又复发,痞闷喜按,小便较多,脉迟细,舌淡、苔薄白。仍照上法治之,拟第一方减桂枝一钱,服药3剂后止痛。 以后按上方继续治疗,服至胃痛消失,不再复发。 诊断为麻后热毒不净作痢,与葛根芩连汤加石榴皮。 服后体温反升至39.5℃,仍下利不止,嗅其粪味并无恶臭气。沉思再三,观病孩颇倦容,乃毅改用桂枝人参汤,仍加石榴皮。一服热利俱减,再服热退利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