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古代认识论命题。
语出于《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宋时,程朱学派认为人先天有知识,因物欲而丧失。格物而穷理,启发内心直觉,为重新获得知识的途径。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积习既多,便能贯通。
格物的形式有读书讨论,应事即物等。宋明时,陆王学派主张心外无理、无物,认为格物即正心,格除物欲,即能恢复内心本身的良知。明清之际,王夫之将格物与致知理解为感性知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清时,颜元则解释格物为动手做事,肯定行先知后,强调亲身实践。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