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格奥尔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格奥尔格 【生卒】:1868—1933 【介绍】: 德国诗人。 原名海因利希·阿贝莱斯(Heinrich Abeles)。生于蒂宾根。 先后在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和维也纳大学攻读文学、哲学。 是德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艺术而艺术”文学潮流的主要代表,反对自然主义,推崇法国象征主义,主张艺术脱离现实,认为只有彻底摒弃社会内容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他反对理性,强调感觉,认为诗人在创作时应该首先想到自己,而不是想到别人,重要的是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细腻的感情。他的唯美主义和反理性主义的艺术主张得到相当一部分作家和艺术家的赞同,因而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文学圈子,文学史上称之为“格奥尔格学派”,这个文学流派的宗旨是通过创造的诗的美振兴德国文明。 他的诗歌注重形式,追求华丽的词藻和音韵,甚至通过取消大写字母和标点符号达到标新立异的效果。第一部诗集《颂歌》(1890),当时仅印了100本,大胆地向在德国文坛上占主导地位的自然主义发出挑战。 翌年他将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译成德语,借以表达自己的文学主张。《阿尔加巴尔》(1892)是他早期最重要的诗集,不仅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象征主义艺术风格,而且也反映出尼采哲学对他的深刻影响。《心灵之年》(1897)被认为是他诗歌创作的顶峰,同时也标志著诗人由象牙塔走向现实社会。《联邦之星》(191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出版,预言即将来临的灾难,把德国的未来寄托在青年的身上,赞美他们是“联邦之星”,这些诗歌在风格上与他从前的作品迥然不同,既没有标题也不押韵,没有巧妙的隐喻,语言也缺乏力度。 其他诗集有《朝圣》(1891)、《第七枚戒指》(1907)、《新的帝国》(1928)。还翻译有马拉美的《埃罗提亚德》(1905)、但丁的《神曲》(1909)、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