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江珧
双壳纲,江珧科之一种。 贝壳大,略呈三角形。大者壳长23厘米,高12厘米,宽4厘米。 贝壳薄且透明,成贝时增厚,两侧不等。贝面较凸,呈黑褐色。壳顶尖细,铰合部长,韧带与背缘等长。近壳顶处有一稍凹陷的足丝孔。 放射肋约10条,在壳前部发达。每条肋上有排列不规则的三角形或“人”字形小棘。 生长线显著,至后端成褶状。外套壁薄,有明显的纤毛管。外套腺粗大,位于肛门孔上方。前闭壳肌小,位于壳顶处,后闭壳肌大,位于壳中部,极发达,占软体部分的1/3-1/2。 其干制品为海味上品,俗称“江珧柱”。生活于30-40米深的泥沙海底,以贝尖端插入泥沙中,用足丝固著沙粒上,大部分贝体埋于底内,1/3露于水中。雌雄异体。在中国北方沿海7-8月生殖腺成熟。雌性生殖腺呈橘红色,雄性呈乳白色。可鲜食,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但产量少,现已开始人工育苗养殖。见于中国近海各海域。印度沿海、西太平洋广有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