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栉叶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栉叶蒿 【概况】: 异名 篦齿蒿(《内蒙古中草药》),乌合日-西鲁黑(蒙族名)。 基源 为菊科栉叶蒿属植物栉叶蒿的地上部分。栉叶蒿为单种属植物,并入药。 原植物 栉叶蒿Neopallasia pectinata(Pall.)Poljak.(Artemisia pectinata Pall.),又名籽蒿(《东北植物检索表》)。 形态 一或二年生草本,高15~50cm。茎单一或自基部以上分枝,紫色或灰白色,被白色长或短的绢毛。茎生叶无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1.5~3cm,宽0.5~1cm,一至二回栉齿状的羽状全裂,小裂片刺芒状,质地稍坚硬,无毛,羽轴向基部逐渐扩大,茎上部和花序下叶渐短、狭。头状花序卵形或宽卵形,长3~5mm,直径2.5~3mm,无梗或几无梗,3至数枚在分枝顶或茎端组成稀疏的穗状花序,再于茎上组成圆锥花序,苞叶栉齿状羽状全裂;总苞3~4层,总苞片椭圆状卵形,边缘膜质,背部无毛;缘花雌性,2~4朵,花冠细瓶状,顶端截形或微凹;中央两性花,花冠管状钟形,雌花孕育,两性花不孕,花托圆锥形,裸露。瘦果椭圆形,长1.5~2mm,黑色,具不明显的纵肋。花期7~8月,果期8~9月。(图见《内蒙古植物志》.第6卷.102页.图版37∶5-8) 生境与分布 生于壤质或粘壤质的干草原或荒漠草原。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西藏。原苏联远东、蒙古也有分布。 。【化学】: 地上部分石油醚提取物中含雅槛兰-9(10),11(13)-二烯-12-酸(Eremophila-9(10),11(13)-dien-12-oic acid)和微量的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石蜡类(Paraffins)、倍半萜碳氢化合物类(Sesquiterpenic hydrocarbons)和一种倍半萜二醇(Sesquiterpenicdiol)。 参考文献 CA 1980;92∶55086n 【药性】: 性味 微苦、涩,寒。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微苦、涩,寒。” 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利胆胆,消炎止痛。” 主治 《全国中草药汇编》:“急性黄疸型肝炎,头痛,头晕。”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g;或研末冲服。。【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头痛,头晕:栉叶蒿3~5g,水煎服或研面冲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