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
【生卒】:1895—1976 【介绍】: 现代文学家。 原名和乐,改名玉堂,又改作语堂。福建龙溪人。 其父为乡村基督教牧师。自幼深受西方思想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12年起先后赴美国、德国研究语言学,获哈佛大学硕士、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积极支持和参加学生爱国运动,是《语丝》周刊主要撰稿人之一。他的文章朴实隽趣,在当时有较大影响。三十年初,他积极推动小品文的创作,创办《论语》半月刊、《人间世》半月刊和《宇宙风》半月刊,的倡“性灵文学”,成为“论语派”的代表人物。 1936年定居美国,此后主要用英文写作,著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等,介绍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风行欧美。著有长篇小说《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1966年移居台北。主要著作有《语堂文存》、《无所不谈合集》等,以及传记、散文、论著、文选、词典、译作等三十余种。 |